豫政观察丨布局商业航天,河南“箭”步如飞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topless40.com 时间:2024-10-22 18:49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近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以下简称SpaceX公司)以“筷子夹火箭”方式完成重型火箭回收的消息,席卷了全球各大媒体。“商业航天”这一热词再次引发人们对漫游太空的无限遐想。

408883903490339

10月13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星舰”火箭以“夹筷子”形式,首次实现在半空中捕获回收。(新华社图片)

  从全球范围来看,商业航天方兴未艾,其蕴含的科技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不可估量,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紧锣密鼓地布局这一赛道。

  面对巨大机遇,地处中原的河南,如何依托自身优势,挤进“新蓝海”、抢跑“新赛道”?10月22日,我省召开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座谈会,为河南的“飞天梦”描绘出了新路径。

15751660514734679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新华社图片)

  太空“圈地运动”火热进行

  什么是商业航天?商业航天涵盖范围很广,简单来说,主要包括火箭和卫星的研制、卫星运营及应用、地面设备制造与服务等,是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

  当下,商业航天正成为大国竞争的新领域、科技比拼的新阵地、产业角逐的新赛道。从技术发展上看,以低轨巨型星座、一箭多星和可重复使用火箭等为代表的迭代性、颠覆性航天技术不断突破并日益成熟,推动商业航天从初创期步入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加入商业航天发展的时代大潮。从频轨资源上看,商业航天让低轨星座成为行业主流,而低轨资源稀缺,低轨卫星频段有限,国际上遵循“先登先占”的原则,具有极强的竞争性与排他性。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数据显示,地球低轨卫星总容量约6万颗,目前各国申报数量已超过7万颗。在这场太空“圈地运动”中能否占据主动,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空天话语权。从市场前景看,商业航天产业链条长、关联产业多、带动能力强,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相关研究显示,商业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2,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为原始投入的8至14倍。

  “商业航天是一个能够驱动国家各大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它是许多技术创新的集成,是高端制造能力的集中表现。这也是各国大力发展‘商业航天’的重要原因。”浙江大学有关学者表示。

6298319268892392

5月20日,“郑州航空港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郑斌 摄

  这条“新赛道”抢夺正酣

  从2015年被誉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至今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已近10年。但长期以来,我国航天的发展模式一直以“国家队”为主,商业火箭的发射需求始终排在次要位置。

  当前,这种发展模式正在改变。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度提到了商业航天——“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积极打造商业航天等新增长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则指出,完善推动航空航天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将发展商业航天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

  如今,我国在商业航天的多个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2023年4月,天兵科技“天龙二号”首飞,实现我国商业航天首款液体火箭成功入轨。2023年7月,蓝箭航天“朱雀二号”,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燃料火箭。2024年1月,东方空间“引力一号”首飞,创下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纪录……2019年至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由0.8万亿元增长至1.9万亿元。有机构预测,今年我国商业航天的产业规模将突破2.3万亿元,一个蕴含巨大潜力的新兴领域正在冉冉升起。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航天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和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各地也纷纷加入这条“新赛道”的抢夺战中。

  作为商业航天产业链布局最为全面、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城市,北京于今年发布《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等多份商业航天专项政策文件,重点支持航天科技资源向商业航天倾斜。拥有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海南省,形成了以“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和“高新区、发射区、旅游区”协同的发展布局。广东在近日发布《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提出到2026年,广东省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引进和培育10家以上商业航天重点企业。

  万帆竞发,河南怎么样掌握主动、拨得头筹?9月全省未来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我省在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上要重点抓好的14个赛道,其中卫星及应用是商业航天产业的重要内容。不足一个月,又召开此次座谈会,专题研究加快培育和发展商业航天产业链工作,可见推进该项工作“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其实,3年多来,我省在争抢商业航天这片“新蓝海”中始终快步紧追,先后制定出台了《河南省卫星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河南省培育壮大航空航天及卫星应用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聚焦“通信、导航、遥感”三大领域,坚持“星、箭、数”同时发力,产业生态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7719383564012308

鹤壁卫星智造产业园天章卫星制造基地。资料图片

  实现“飞天梦”需有实招

  从国家行为走向商业化,航天事业的转型之路,让市场看到了商业航天的价值潜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投身入局。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分析:“一方面,航天产品价格快速下降,给市场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另一方面,决定商业航天成功与否的供应链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这对民营企业来说更是大好时机。”

  在商业航天领域,河南并非一无所有。在产业布局上,全省建立了涵盖零部件生产、星箭研发制造、测运控、应用服务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以郑州、鹤壁为核心,洛阳、信阳、新乡等地为支撑的“2+N”产业发展布局。在细分领域上,拥有洛阳轴研所、天章卫星、河南航天宏图等骨干企业,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行业领先。在行业应用上,“中原一号”“河南一号”“鹤壁1号、2号、3号”“郑州航空港号”“华水一号”等遥感卫星相继发射运行,在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生态环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成绩可圈可点,但差距依旧存在。与先进省份相比,河南在星箭研发、生产、运行、服务等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偏少,在商业航天新兴技术领域的高端人才急需补充,场景应用的规模化程度不高,需要补短板强弱项,超前布局、持续发力,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新风口上占得先机。

174151768596007

航天宏图研发的卫星模型。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蔡迅翔 摄

  第一招: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在商业航天发展中的引领地位,强化省科学院、嵩山实验室、龙门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在航天领域的研发投入,引育专业顶尖人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完善商业航天创新体系。

  第二招:“龙头”带动。围绕培育发展全产业链,大力引育“龙头”企业,争取更多航天产业“国家队”、国内领先的民营企业入驻河南,同时抓大不放小、抓大不嫌小,坚持以大带小、以小补大,引导中小企业主动进链、深度嵌链、错位补链,形成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服务链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

  第三招:需求拉动。与以科研、探索为目的的传统航天相比,商业航天更加注重技术的多场景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大规模推广。紧盯需求侧丰富场景,重点深化拓展卫星通信应用、北斗导航应用、卫星遥感应用,推动商业航天融入关键领域、赋能各行各业、走进千家万户。

  面向未来,商业航天产业驶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从“朝地下要资源”到“向天空要发展”,河南在部分细分领域比较优势明显,更具有突出的人口、区位、市场等优势。牢牢抓住机遇,加力加快发展,河南方能抢得主动、“箭”步如飞。(记者 马涛 张笑闻)

责任编辑:何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