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得八方才奏响时代歌(中原招才引智谋发展)
前四届招才引智大会累计签约人才20万余人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topless40.com 时间:2022-09-24 07:46 来源:河南日报

  徐学军从海外归来扎根开封,埋头创新药研发;冷洁由上海入豫安家郑州,跻身“动力”研究;林鸿从北京南下落户河南,从事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

  越来越多的天下才俊,因着河南招才引智的机缘,感动于河南人的热忱,自四面八方涌来,齐聚中原大地,共襄精彩创新。

  四届大会人才荟集

  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抓住了为数不多的“高精尖缺”人才,就抓住了发展之“魂”。

  2018年以来,我省已连续举办四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累计签约各类人才20万余人;累计引来硕士、博士以及副高以上职称人才9.4万人,落地人才合作项目2289个。2021年以来,引进“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220余人,海内外博士4200余人。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张锁江分别担任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校长。

  仅在今年上半年,我省就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62人,海内外博士1500余人。

  人才和地方互相成就

  引才聚才,最根本的是为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为人才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9月13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延强博士带领团队到南阳星港涂料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指导。2018年,在首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期间,双方签订协议,建立“水性树脂及水性工业漆联合实验室”,多种技术难题被攻克。去年,张延强博士团队被评为南阳市产业领军人才(团队)。

  地方和人才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就。这两年,我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做强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发出成就人才的“中原好声音”。

  重塑重建让平台“穿珠成链”。我省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将其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重要人才中心的“一号工程”,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天”“地”“桥”融合,在26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规划嵌入重点实验室、研究所、产业研究院等功能分区,推动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

  搭建体系让平台相互支撑。我省重新搭建省实验室体系,组建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龙门实验室、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中原食品实验室、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等省实验室,新建25家省产业研究院、21家省中试基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化。

  重新布局让平台效应叠加。按照国家“3+N”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模式,在郑州市构建“一区域、一平台”,也就是以中原科技城建设为核心,整合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功能区,形成政策叠加区。

  创新高地“气候宜人”

  短短3年多时间,中原科技城的“科研先锋”——中科大数据研究院已组建10个研究中心和3个支撑实验室,牵头立项国际标准1项,研发前瞻性应用产品17项,申请软著、专利近100项,联合共建实验室17个,孵化公司10余家,展现出人才在河南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速度与激情诞生于我省的创新生态。锚定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目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省正涵养“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

  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我省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中心的实施方案》,实施“1+20”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措施;大力实施顶尖人才突破行动、领军人才集聚行动等“八大行动”,努力打造人才荟集新高地、人才创新优选地、人才活力迸发地。

  培养用好本土人才。大力实施“中原英才计划”,打造以中原学者为龙头,涵盖中原领军人才、中原青年拔尖人才的中原人才系列品牌。实施博士后招引培育“双提”行动,大幅增加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数量,提高在站博士后资助经费和出站来豫留豫博士后安家经费标准。

  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开发河南省“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提供人才认定、落户、入编、奖励补贴、安居住房、项目申报、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务,着力解除人才后顾之忧,打造让人才向往、融入、扎根的“一方沃土”。

  丰沃的中原大地上,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悄然崛起、集体绽放,一批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群星闪耀、汇流成河。

  今日之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记者 王向前)

责任编辑:安艳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

Baidu
map